近日,从湘雅三医院血液科获悉,经过一周的救治,一名在国外感染了恶性疟疾、回国后发病的男性患者目前病情趋于稳定。
据了解,这名感染恶性疟疾的男子刘某于2011年6月因劳务输出至中东某国从事矿务工作。回国后,刘某在2011年12月13日开始突起发热,尿色深,到医疗队就诊,给予“白加黑,三九感冒冲剂”治疗。三天后好转,体温正常,尿色恢复。但从此后开始感觉乏力,厌油,面色逐渐白色黄染。12月30日返国后因发热、黄疸在外院就诊,医护人员仅按发高烧进行救治,病情未见好转。2月6日由于再次发热在湘雅三医院门诊就诊,当时患者已经高烧数日,入院时,体温最高达到40℃,全身皮肤黄染,脾脏肿大,血红蛋白降至56g/l。血液科立刻成立专家医疗救治小组,教授们一致认为该病人患“疟疾”的可能性很大。指示做骨髓检查,并同时送厚、薄血片去血液科实验室找疟原虫检查。通过染色后镜检在骨髓涂片的红细胞中发现了典型的疟原虫。经过一个星期的抗疟药物治疗治疗,刘某目前病情趋于稳定,脱离生命危险。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如果染上恶性疟疾,不及时救治的话,最快2至3天就可能会丧命。
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刘竞主任提醒,疟疾为蚊介传播性疾病,在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少数地区(两广,云贵,海南以及北方少数山区)有疫情报道,一般分类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在我省偶有报道,多为境内感染。此患者为本院首例确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在我省亦鲜有报道。此病例的确诊为类似病例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每年的6月到10月上旬,都是疟疾的流行季节,市民要注意防蚊灭蚊。如果要去恶性疟疾流行的高流行区,事先最好服用预防药物,可到当地疾控中心购买。从恶性疟疾流行区回来后,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昏迷,应及时到相关单位就诊。
编辑:谢卓
[上一篇] 教学办召开新学期教学检查工作会议...
[下一篇] 湘雅三医院:立足“全”“精”“活”“实”扎...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0528 总访问人数:39919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