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学会权威数据显示,超过50%的冠心病患者前期没有任何征兆,大约50%的心脏病患者未曾被诊断为高危人群,64%的女性猝死患者没有任何前期症状......看到这些数据,您是不是觉得很可怕?其实,目前医学专家已经有不少方法提前捕捉到心血管疾病信号。
11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心内科教授李静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陈志恒邀请,来院授课,详细“解密”了目前最早可测的心血管风险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并介绍了它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李静教授介绍,人体中有一个“超级器官”——血管内皮细胞,它覆盖在人体每一处血管内腔表面,如果把它们都连起来,其总长度可绕地球2.5圈。当然,说它是“超级器官”,并不是因为它超级长,而是它功能强大。
“血管内皮功能被临床证实为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及独立风险因素,而且是目前临床最早可测的心血管风险因子。”李静教授介绍,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可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一旦发现内皮受损,可通过干预措施或治疗措施加以改善或逆转,从而从“源头”上远离心血管疾病。
即使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评估血管内皮功能也可帮助医生评估和优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毫无疑问,维持良好的血管内皮功能可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推迟其发生的时间。”李静教授强调。
如何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呢?李静教授介绍,有两种影像学方法可临床应用,其中一种是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检测,虽然它是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金标准,但它价格昂贵、操作繁琐,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创的,只适用于满足特定条件的部分患者。而另外一种无创内皮功能检测则在应用上有“更广阔的天地”。
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无创内皮功能检测技术有两种:FMD和EndoPAT,这两种技术目前都已在健康管理机构及临床中有所应用。李静教授介绍,“血管与人同寿”,它们既可用于健康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也可用于患病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中风等)预测,为生活方式干预和强化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为“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早期筛查与综合管理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血管健康评估是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之一。科室目前已开展血管健康综合评价系列技术,包括有关生物标志物,血管功能检查,血管影像检查等。
“此次李教授带来的血管健康国际前沿评价体系介绍,尤其是梅奥医院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成果和北京宣武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广泛应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讲座结束后,陈志恒主任表示将组织科室人员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临床应用研究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整合相关学术团队,组建体检人群主动血管健康临床应用研究项目,促进学科建设,为受检者提供高水平血管健康管理服务。
[上一篇] 离退休党总支组队到岳麓区党建教育基地现场...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9539 总访问人数:3993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