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推广会在湘召开

党总支: 科室: 作者:肖婷 余希 时间:2016/11/18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1118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推广会在长沙召开。本次推广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湖南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承办,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协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资讯部主任陈伟伟以及来自北京等地的权威专家针对冠心病的流行情况,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超重/肥胖等进行了讲解,长沙、湘潭、株洲三市的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袁洪主持。

据介绍,心血管病是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疾病负担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和研究工作,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以来,组织全国权威专家编撰出版年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动态跟踪监测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总结和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与权威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技术决策依据。为了更加高效应用这些权威数据,今年5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同时,在全国启动宣传推广工作。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是我国发布的第十部年报,报告揭示我国心血管病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国民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普遍暴露,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遏制心血管病的持续增长态势。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专家指出,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患者约2.9亿人,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2020年之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拐点”很难出现。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健康人群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策略是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特别是要加强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治工作,从政策、人才、资金诸方面予以倾斜。学术团体和医疗单位要发挥学术和医疗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实现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基层社区的广大医生提高业务技术能力建设,促进基层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向公众宣传健康知识和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常识,鼓励居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

心血管病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议呼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专家、企业和媒体积极行动,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和大众教育普及,共同构建防治心血管病的广泛战线,遏制心血管病发病的流行趋势,造福于国民的心血管健康。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94752 总访问人数:399008531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