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青科协与湘雅基础医学院在湘雅医学院后栋545小会议室开展了临床-基础“PI吧”首次学术讨论。
讨论会在黄菊芳教授开场白中开始,话题围绕湘雅三医院青科协执行主席、青年医生彭程一例成功医治的“大面积烧伤脓毒症伴电解质紊乱”病人的处理经过展开。彭程首先叙述了病人的病史,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发现难以解决的高Na 、高Cl-、低K 和菌群耐药问题,为抢救病人生命,彭程与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院教师王慷慨、黄河等多次商讨和会诊,发现危及病人生命的低K 问题通过静脉输液补不上来,然而经过血滤后,钾离子奇迹般的稳定了。回顾病人与死神赛跑的医疗过程,惊险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病人虽然治愈出院了,但存在的许多尚未弄清的机理有待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烧伤脓毒症病人的顽固性低钾和高氯、高钠血症,是延迟复苏中大量使用了氯化钠溶液,还是水份丢失引起的脱水,或者应激所致的肾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还是钠钾泵在脓毒症时活化?大家就这样围绕“K 去哪儿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血滤后离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超常规替加环素的应用是不是“逆天”了?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灼华教授对医治病人特例个性的怀疑,提出应该查查病人的基因型;生理系秦晓群教授用“消、托、补”的比方提出综合治疗病人方案;肿瘤所熊炜研究员提出实验设计的建议,应有意识加强病例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信息的再提取;微生物系谭宇蓉副教授对定置菌群及其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了分析与解释;解剖系黄菊芳教授对滤出液成分进行了思考,提出分析成分并直接用于细胞实验的建议;组胚系伍赶球副教授认为该病例的低钾纠正除了考虑血滤的作用,还不能排除抗生素的作用,提出可能存在与钠不相关的钾通道,并谈及维生素C纠正低K 的事例;病理系殷刚研究员提出了大面积烧伤过程中可能涉及组织缺氧性修复问题。多学科多领域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首次“吧主”黄菊芳教授的建议,烧伤科彭程和病理生理系王慷慨、组织学与胚胎学系黄河、微生物系谭宇蓉组成该类疾病的攻关小组,就下一步临床标本的收集与处理、相关细胞与动物实验的方案与可行性等进行深入思考。
原计划一个小时的讨论会,在两个半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结束。参加学术交流的青年们均表示,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教师围绕临床出现的新问题组织的讨论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学到了许多书本和文献中没有的知识,让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与研究思路方法。张灼华副校长全程参加了讨论,并为活动点了赞;参加讨论的基础医学院领导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的合作与联系,基础学者要多围绕临床的问题进行思考,对于好的研究方向要建立临床-基础多学科“Co-PI”团队。
[上一篇] 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侯岩司长一行来院调研...
[下一篇] 第五党支部运用网络视频召开越洋转正会议...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907 总访问人数:41376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