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普通外科和放射科牵头,包含消化内科、传染科、超声科等学科共同参与的门脉高压症多学科协作系列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门脉高压症是指因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和脾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使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早期再出血率由54%下降至3%,住院死亡率从35%下降至5%,急诊手术率由25%下降至3%。虽然越来越多的门脉高压症患者通过正规治疗和定期复查,在短期内摆脱了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阴影,却在几年后死于肝癌、肝性脑病和肝衰等其他病因,门脉高压症患者人群的远期生存率尚无明显改善,急需多学科协作研讨应对。
目前,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是国际临床研究的主要方法。MDT定义为“能够独立为某一特定患者提供诊治意见的不同专业专家在特定时间共同讨论该患者诊治方向”。是一种国际上新型的团队合作医疗模式,该模式把具有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建议。通过欧美多年实践,MDT已被认为是一组模式化、系统化临床医疗的重要方式。
朱晒红副院长和黄飞舟副院长对此次多学科协作研讨会非常重视,出席会议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临床和医技等多学科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分专题研究,形成合力,争取实现整体突破,进一步提高我院在肝炎、肝硬化、小细胞肝癌等涉及门脉高压症的一系列疾病的诊治水平,形成门脉高压诊治新特色。
普外科刘浔阳教授指出,我院普外科是湖南省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门静脉高压症学组挂靠单位,在门脉高压症临床诊疗方面在湖南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尚显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学科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现有临床、科研平台的优势。希望组织临床和医技科室围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开展合作研究,系统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随访等临床流程中的详细资料,有效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逐步改进和更新现有的治疗策略,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放射科主任王维教授认为此次多学科协作研讨会是多学科间强强联合(我院普通外科和放射科均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拟定研究解决的问题来自于临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并且多学科协作,使得病例资料更加完整、可信度更高,从而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同时亦加快了病情诊治的速度。
消化科沈守荣教授、王晓燕教授,传染科万克青教授、龚环宇教授,超声科肖际东副教授等均在研讨会上都做了精彩的发言,从各自专科的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讲解。
针对门脉高压症系列疾病,研讨会参与各单位最终达成合作框架协议,锁定了研究内容,确定了研究方法,通过严密分工,开展专题研究。
[上一篇] 后勤部门举行学习汇报会
[下一篇] 湘雅三医院喜获群众路线理论研讨征文奖“大...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1049 总访问人数:40207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