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八旬老兵欲捐献遗体让生命更有意义

党总支: 科室: 作者:余希 蒋凯 时间:2012/3/22 16:11:35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3月19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37病区干部医疗中心,82岁的长沙老兵银德宏(化名)在《个人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申请表》上签了字,他说:“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遗体可以用去解剖教学;最后的骨灰,可以栽一棵树。”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愿望得到了老伴和独生女儿的支持,相濡以沫数十年的老伴也有同样的想法。
  银德宏曾是长沙某国营企业的干部,参军20多年,抽了52年的烟,慢阻肺比较严重。干部医疗中心护士长肖益彩介绍,5年前她还在呼吸科工作时就认识了这位乐观的老人,因为患有“老慢支”,才经常会来医院,每次看病都是一个人来。
  十多天前,银德宏又住进湘雅三医院。虽然年过八旬,听力明显下降,但他的思维仍然十分清晰,对于为何想要捐献遗体,他的原因很简单,他认为如今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但每想起这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才换来的,他便十分感慨:“我比这些牺牲的人幸福,享受了几十年的好日子,更应该多做点奉献。”
  银德宏老人和老伴生活在一起,老伴做过髋关节置换,如今也行动不便,身体还不如他,平常生活起居买菜做饭之类的家务事,都是由银德宏承担,唯一的一个女儿现定居在加拿大。
  “其实十多年前,我就想过要捐献遗体。”银德宏说,现在国家提倡火葬,“入土为安”已经是个过时的想法。他曾和老伴讨论过,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不料不谋而合,均想到要捐献遗体。当二人将想法告诉远在国外的女儿时,女儿最终也同意了。
  据医疗干部中心主任涂秋云介绍,银德宏年事已高,器官组织不适宜移植,他的遗体或将主要用于教学研究使用。目前国内要求主动捐献遗体的人仍然非常少,因此银德宏的行为才格外令人敬佩。
  “这次住院后,老人看到我就让我帮他联系捐赠遗体的事情。”肖益彩说,老人要捐遗体做贡献,让她和科室主任都很感动,于是便帮老人联系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有关负责人,据湘雅医学院形态学教研室负责人介绍,以该校为例,按照正常教学要求,应是两名学生可以解剖一具遗体进行研究,而现实情况是近20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遗体的短缺成为制约国内医学教学发展的一块短板。近10年来,登记要求捐献遗体的人将近1000人,但实际情况是,从1998年到现在仅增加100多具主动捐献的遗体,其中子女、亲属的反对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根据遗体捐献相关规定,银德宏想要捐献遗体,还要经过亲属签字、相关公证等多条手续才能最终实现。他表示,自己的女儿和老伴早已同意,这些手续都不是问题。昨日上午,遗体捐赠申请表送到了老人的床头。接下来将办理公证、委托人签字等手续。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5358 总访问人数:401111251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