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爱情与生命真义的动人故事
——《这一刻,我才读懂你生命的意义》赏析
程海威 吴希林
《这一刻,我才读懂你生命的意义——献给抗击埃博拉勇士李守根的歌》,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希林为85后男护李守根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作者在采访李守根的妻子90后护士尹东方后,以其情感经历为主线,穿越时光之河,撷取感人场景,为读者打捞起一个援非抗埃的好故事,一段扣人心扉的真感情,一种无私付出、传递大爱的生命价值观,从而让“三院好声音”广泛传播,让三院青年的“精气神”立起来、传开来。
一、场景再现说故事:援非带来煎熬更带来蜕变
作为中国(湖南)第18批援塞医疗队的一员,湘雅三医院移植ICU男护李守根于2016年2月19日出征塞拉利昂,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将近一年半的援非生涯,引发很多变化,发生了很多故事。诗歌并没有尽数说明,但通过场景还原,以几个小片段即让人感受到援非的艰辛及其带给人的成长历练。
仅仅一年时间
仿佛几世未见
现看你
当初的小鲜肉
蜕变成
刚毅的脸庞
深邃的目光
这第一段,作者以直观描述、心理刻画概括了援非经历给主人公带来的变化。“一年”与“几世”的鲜明对比,心理距离比时空距离更远,物理距离的失效让读者一下感受到时空的纵深。从“小鲜肉”到“刚毅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的“蜕变”,既是外表的变化,更是内心的成熟。寥寥几句,令主人公的形象如在眼帘。
诗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多处:如中间描写守根归来的场景,原本是最熟悉的夫妻,再次相逢却是——“你站在凯旋归来的队伍中间/我却找不到哪个是你”。略带夸张的表达,生动表现出由于非洲特殊环境的洗礼,妻子都有些认不出丈夫李守根了的现实。可见一年多的异国他乡生活,确实令人模糊了记忆,也改变了模样。对拍摄微电影时李守根与尹东方视频连线场景的诗意化描写,更强化了读者对异域生活艰苦程度的认知。
对着穿越时空隧道的镜头
厚厚叠叠的思念被拉长拉长
薄薄如刀刃的岁月
残忍地割断
你们父子的欢乐过往
他不敢叫你
可怜他幼小脆弱的心灵哟
不知道鼓起了多大的勇气
不经意间
怯怯地对着镜头叫了你一声爸爸
可那一刻
儿子怯弱的叫声
我听到的却是撕心裂肺的咆哮和呼喊
就像一声惊雷
炸开了春天里思念的豁口
只身在外,相距几万里,对于李守根一家三口而言,无不面对情感的煎熬。前面是妻子快要认不出丈夫,这里是孩子都不敢叫“爸爸”了,两种陌生感,令人肝肠寸断。这一段中,前面两句为后来妻子尹东方情感的爆炸式宣泄作了铺垫,隔着东西两个半球视频连线,妻子累积起来的厚厚叠叠的浓浓思念,被遥远的时空距离一直拉长拉长,从未间断过,可见这对情侣是何等的情深意笃!之后用两个绝妙的比喻:一句是“薄薄如刀刃的岁月/残忍地割断/你们父子的欢乐过往”,把“岁月”比作“刀刃”,足见其残酷无情;一句是“儿子怯弱的叫声……就像一声惊雷/炸开了春天里思念的豁口”,儿子的“叫声”像“惊雷”,是因为它引爆了尹东方与李守根无尽的思念。一个“炸”字,把她快要爆裂的思念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从全诗来看,作者对李守根的援非生活,没有一句是直接描写,而全是间接描述、侧面烘托,然而援非的艰辛与煎熬,由此跃然纸上,令读者感同身受。
二、今夕交融话爱情:刻骨的思念是最奢侈的幸福
不同于大多数诗歌,本诗歌的作者不是诗歌故事的第一主人公,而是旁观者与见证者,是借助主人公李守根的妻子尹东方之口,来讲述故事、表达看法、传递情感。这种方式沿袭了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的一个常用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素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有很多男性诗人模拟女性口吻创作诗歌,不乏经典之作。屈原的《离骚》便是一个重要源头,诗仙李白曾写过一首《春思》有云,“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描写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诗圣”杜甫也有一首有名的《月夜》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借妻子之口,表达她对自己的相思深情。
在《这一刻》中,作者模拟尹东方的口吻,通过今昔交融对比,用蒙太奇手法,生动刻画出尹东方对丈夫李守根深入骨髓的思念与真挚热烈的情感。中间的两大段,均是印证。如记叙尹东方借守根援非日记驱赶寂寞,恨不得漂洋过海去寻夫,以及拍摄微电影《藤缠》时对着镜头加倍思念的情景。其中代表性的诗句有:
记得去年的中秋之夜
月好圆 光好亮
我真想摘斗舀一勺月光
邮寄给你 细细品尝
这句写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光”是中国诗词中寄托相思之意的经典意象,“我真想摘斗舀一勺月光/邮寄给你/细细品尝”,想象奇特而瑰丽,令人如饮甘泉,心旷神怡,过目难忘。
我再也强忍不住
想念 担心和恐惧的思绪
仿佛积蓄了几千年的泪水
奔涌着冲决出堤
瞬间淹没了思念的海洋
这句写的是日积月累的相思被“儿子怯弱的叫声”突然引爆,如同洪水决堤,不能自已。“几千年的泪水”、“思念的海洋”,这些夸张的表达再次渲染出妻子东方对丈夫守根的眷念是何等之深!“想念”伴随着“担心和恐惧”,从中可见夫妻间的情感关切与爱情的无私。
所有的镜头 鲜花和掌声
我都不要
只要你平安回家
就是我和儿子最大的牵挂
这句是描写守根回国时妻子的一种感慨。虽然你现在受到英雄般的接待,但镜头、鲜花和掌声,我都不要了,都不在乎了,你的平安是我唯一关心的事,是我们最大的牵挂。感情发酵到最后,别无他求,只看重对方的安危。这说明两人感情甚笃,且经过这近乎生离死别的洗礼,又更上了一个层次。
正如作者所言,“刻骨铭心的思念,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当下最奢侈的幸福!”通过《这一刻》,作者讲述了这对年轻夫妻颇具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现代爱情故事,有评论写道:“诗歌情真、意浓、爱深,读起来酣畅淋漓、干净纯粹、传统现代,艺术性、政治性皆为上乘。”透过这个爱情故事,也展现出三院青年明大局、重情义以及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三、活着之上谈人生:人类的命运相连而大爱无疆
全诗的尾段,是诗歌主旨的点透与内涵的升华。该诗讲述了故事,歌颂了爱情,然而,故事何以发生?爱情何以动人?为什么故事主人公李守根愿意冒着被感染埃博拉的风险,奔赴万里之外环境相当恶劣的塞拉利昂完成医疗援非任务?为什么他能够忍受抛下深爱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所带来的痛苦和煎熬,且夫妻间的感情历经考验而愈发深厚?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诗歌颂扬的主人公李守根追求的是人生的“光辉岁月”,那就是用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点亮“活着之上更宽广”的生命意义,以自己所学的医护专业知识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因为人类原本就是生死相依、祸福相连。
我知道
你说你有一个梦想
《光辉岁月》你要用一生去传唱
活着之上 更宽广
全人类的生命都相互连接
共同穿一件命运的外衣
这一刻
我才读懂你生命的意义
诗歌结尾部分的小结十分感人,也颇具哲理意味,让人为人性的光辉而喝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小说《战地钟声》扉页引用的一首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欧洲就会失去一部分/这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在简短的几行文字背后,是作者引发大家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与思考,是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索,是对医者仁心、厚德精医的解读,是对无私大爱的颂扬。活着之上,还有更高的追求,光辉岁月,要用爱与奉献来填满。
哦,这一刻,我也想为你们点赞;这一刻,我才读懂你情诗的意义!
[上一篇] 江华县卫计委主任唐正亚一行来院交流对口支...
[下一篇] 药学部党支部开展“党员药师进社区,安全用...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7080 总访问人数:39889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