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大众卫生报:【湖湘名医】血液病专家 陈方平

党总支: 科室: 作者:-- 时间:2013/1/28 8:44:09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http://epaper.voc.com.cn/dzwsb/html/2013-01/15/content_617605.htm?div=-1

 

http://epaper.voc.com.cn/dzwsb/html/2013-01/15/content_617599.htm?div=-1

 

让血液病患者重生
——访血液病专家陈方平教授
本报记者 王璐 尹慧文 通讯员 梁国清

白血病,这种被称为“血癌”的恶性血液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看到无数正值韶华的血液病患者被病魔无情地吞噬着生命,有一位“湘雅名医”,不断另辟蹊径,开展血液病治疗新技术,让血液病患者获得新生。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陈方平教授。近日,记者慕名采访了他。

A

骨髓移植,点亮生命之灯

13年前的那个“千禧”年,一名被白血病折磨在生死边缘的9岁孩子小辉(化名),幸运地获得了重生。而为他“接生”的,是陈方平和他的团队。“孩子现在读研了,在浙江大学。”说到小辉,陈方平眼里闪烁着慈父般的光芒。他回忆起与小辉度过生死关头的那50多天,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小辉是一名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妈妈为了救小辉,想尝试当时湖南省内从未开展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技术,即用第二个孩子的脐血进行采集移植来挽救小辉的生命。对于从未尝试过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陈方平不敢有半点怠慢。在精心为小辉的母亲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后,陈方平和他的团队静待着新生命的诞生。

2000年2月6日,大年初二。还未到预产期的小辉母亲由于心理压力太大,羊水突然提前破了。随之而来的是,用她的脐带血做的移植手术,也需要提前。获知消息后的陈方平立即赶到医院,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迅速进入手术状态。可是由于早产,脐带血破坏严重,采集到的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低于常规最小细胞剂量,极有可能造成造血干细胞重建失败。“当时我们打电话给移植技术最先进的法国资深移植专家,他们也未能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经验,没有借鉴,只有对生命的尊重,陈方平毅然果断地为小辉实施了手术。

由于脐血采血量不够,从术前化疗到输入新的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小辉比一般人在无菌仓中的时间多了一倍多,足足待了59天!这段时间里,陈方平一有空就去给他讲童话故事,鼓励他勇敢地与病魔抗争。所有的努力换来了奇迹的诞生,手术成功了。而现在他已跟健康孩子完全一样,未来还将结婚生子,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

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陈方平将大部分的精力倾注在了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及白血病等多种高难度血液病的研究上。先后完成省内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省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省首例脐血移植……多少个湖南省“首例”在陈方平和他的团队诞生并获得了成功。至今他们已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近300例,5年存活率达70%,远超国内平均水平,开创了湖南省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局面。

B

倡导捐献,汇聚希望之河

白血病,作为全球10大恶性肿瘤之一,让无数家庭备受折磨。陈方平说,目前,移植造血干细胞是唯一有希望治好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往,要治疗白血病几乎全部是通过同胞兄妹之间寻找完全相配的造血干细胞来实施移植的。而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今后这种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样一来,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就变得尤为重要。2003年,陈方平成功完成了大陆首例无血缘关系骨髓配型,患者是一名患白血病的广东青年。

当年5月,中华骨髓库正式建立。2个月后,在岳阳读大学的长沙伢子陈峰(化名)便被确认为与患者骨髓配型成功,成为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后第一例干细胞采集者。可是,陈峰的母亲由于不了解骨髓移植的原理及作用,心里很不乐意:“不行,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身体出了问题怎么办?”陈方平和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的工作人员一起,先后多次登门到陈峰家,不厌其烦地向其家人宣传骨髓移植的相关知识,还把随身带来的宣传资料和影像资料拿给他们看。最终,陈峰一家终于打消了顾虑,同意让他进行骨髓捐献。

陈方平说,每10万份血样中才可能找到一份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要让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让所有的白血病患者受益,必须建立基数巨大的造血干细胞库。为此,他对中华骨髓库倾注了不少心血,不论走到哪里,一有机会就呼吁爱心人士到遍布全国的造血干细胞登记库登记。他所带领的团队,作为中华骨髓库在湖南省的干细胞采集中心,已采集和输送造血干细胞248例次。

C

不断完善,托起生命之舟

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陈方平所在科室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之一。作为血液病学科的领头人,陈方平在我国率先开展血小板配型结合单采输注技术避免输血耐受获良好效果。1997年率先在国内废除过时的手术前止血功能实验指标,取之以国际公认的指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医疗质量,并获国内学术界公认。他还在全省乃至全国完善了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和血友病)的分子诊断和产前诊断,率先探索并推出实施《凝血功能评估》方案,完善了遗传性出血疾病监测,有效降低此类手术病人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风险。

如今,尽管陈方平院务工作繁忙,但他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清晰,“在病人眼里我是一名医生”。陈方平仍坚持每周两天到病房查房,从不间断对血液病诊治的探索,他坚信,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将获得新生。

 

二审:    
分享到: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9892 总访问人数:403253308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