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红网:器官移植“僧多粥少” 一个肝脏供体能挽救两条命

党总支: 科室: 作者:-- 时间:2013/6/9 9:54:32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http://hn.rednet.cn/c/2013/06/08/3036484.htm

 

红网长沙6月8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 梁国清 蒋凯)今日,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承办的2013年“中国器官移植青年学者论坛”长沙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树森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等出席大会。
  
  器官移植被视为挽救终末期疾病患者的革命性技术。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到现在每年大约有1万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人体器官移植国家。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疗效的提高以及移植适应证的拓宽,使越来越多的终末期患者逐渐接受器官移植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但由于供体缺乏,“僧多粥少”却是该领域的一大无奈现实。
  
  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叶啟发介绍,以肝脏移植为例,我国是一个肝病高发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终末期肝病患者800万,肝癌例数占全球55%,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32万,肝癌位居我国肿瘤死亡率第二位。但每年能够完成肝脏移植的还不到1%,几乎每100个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1个肝脏供体,而且这个缺口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中国已经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如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脑死亡的立法体系,成立国家或地区性供受体网络中心,扩大尸体器官的来源。中国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09年8月联合启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的建立,并采纳了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献(DCD),自2011年起在全国推广。
  
  2011年4月,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正式运行。同年4月23日,首例经COTRS系统分配的DCD器官移植术被成功实施。叶啟发介绍,COTRS采取就地原则,有利于供体在第一时间就近移植到患者体内;如果本地供体和受体不匹配,可将供体提供给全省其他可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如果仍然找不到匹配对象,再上报卫生部协调安排。目前,湖南已通过COTRS完成器官移植手术78例,全国排名仅落后于广东和浙江,位居第三位。
  
  活体器官移植也为缓解器官供应不足的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确保供体安全的情况下,大量开展活体移植是将来器官移植发展的趋势。比如终末期肾病患者或肝病患者,可以接受直系亲属的活体器官捐献等等,这样的手术已经非常普遍。
  
  同时,中国在器官移植技术方面也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比如,轻度的脂肪肝、老年性供肝等边缘性供体正得到越来越有效的利用,也扩大了供体的来源;肝脏供体可以“一分为二”,同时挽救两个肝病患者,等等。而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叶啟发表示目前该技术尚不能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异种免疫排斥的问题还无法有效解决。

二审:    
分享到: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2849 总访问人数:404945124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