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长沙晚报:大爱,让生命有了希望

党总支: 科室: 作者:-- 时间:2012/4/5 9:00:07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大爱,让生命有了希望


  湖南器官捐献者的善念不应被忘记,昨日百余名志愿者、逝者家属共同追思人体器官捐赠者
记者:傅小平,唐江澎
不烧纸钱,不摆设灵牌,唯有白色的玫瑰迎风绽放。昨日,长沙凤凰山遗爱人间公益陵园里,省红十字会、医务工作者、志愿者、部分捐献者亲属手持鲜花,一起缅怀为祖国器官捐献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我要把肝脏捐出来。”15岁的匡晓雨在人生最后时刻提出了自己遗愿。从2010年湖南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以来至今,湖南共有20例器官移植手术,共捐献出47个人体器官,挽救了47名患者生命。包括匡晓雨在内的32位器官无偿捐献者被安葬在了湖南省遗爱人间公益纪念陵。昨日,百余红十字会志愿者、医护人员、逝者家属前往陵园缅怀这些捐献者。
“感觉女儿还活在世界上”
长眠在湖南省遗爱人间公益纪念陵的这32位捐献者,有捐献角膜的,有捐献遗体的,也有捐献器官的,还有3位既捐了角膜,又捐了器官和遗体。
“这是你要吃的橘子和葡萄,我都全部给你带来了,你在那边要好好的,不要挂念我们。”昨日,匡晓雨的父母及姐姐到墓前悼念。
2010年秋,匡晓雨从邵阳城步考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家人非常高兴。不料,她在入校军训时病倒了。在医院临终最后几天,15岁的匡晓雨向家人提出捐献肝脏的想法,当时家人极力反对,但因为她的坚持,家人最后不得不同意了。
匡松华说:“女儿的选择是正确的,这让我们感觉她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与匡松华一家一样悲恸的,还有陈春华的家人,他的妻子高春香在墓前静默不语,只是低声抽泣着,一旁的儿子陈帆轻轻抚摸着她的背。
陈春华与高春香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他们是岳阳云溪区路口铺镇人,家里开了一家小店。陈春华乐于助人,谁需要帮忙,他都会尽力相助,看到别人没有车费回家,他也总是拿钱给人家。
“以前我们经常讨论捐献器官这件事。”高春香说,丈夫每次看到报纸电视上有关身患重病等待换器官的报道,都会觉得很心痛,每次丈夫都说自己死后一定要把器官捐献出来帮助这些人,刚开始有些不理解,可后来她也渐渐认同了这一想法,去年丈夫脑溢血去世后,她与儿子完成丈夫遗愿,将其肾脏和肝脏无偿捐献出来。
“我现在也立了遗嘱,死后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50岁的高春香说,“人不在了,但是别人的幸福也很重要。”陈帆也很支持父母的做法,他说:“器官能在别人身体里活着,这是我父亲生命的延续。”
“因为他们我才重见光明”
在他们的墓前,人们手持白色玫瑰花,排着队静静地依次将花放在捐献者的墓碑前,然后深深鞠上一躬,有人用手巾擦去墓碑上的灰尘,表情凝重,神情肃穆。
“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我才能再度看见!”现场一位角膜受捐者贺小小(化名)说,曾经他角膜病变,视力每况愈下,找了很多医院,回复都是没有角膜,原以为自己再也看不见了。“多亏了这些好人,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
志愿者谭小姐说:“感谢他们,让我们感觉到如此多的感动和温情,我觉得自己参与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叶启发介绍,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仍然很多,他们医院登记在册的肾衰竭的就有2000例,全国大概150人至200人等待一个脏器。“正是有这些器官捐献者的义举,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让爱洒满人间。”叶启发说。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66718 总访问人数:41512298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